我的想像畫面─智慧精準養殖時代的農漁企業化 顏榮宏
「我想像的畫面他們應該是穿著白袍定期巡視,非常專業地利用A I智慧判讀與遠端機器控管,大量取代傳統養殖人工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漁企業化。」
我是唸數學出身的,又教過孩子數學,所以對邏輯、因果驗證有一定的敏銳度與自我要求,無法靠一些照片與故事就說服自己這是生態養殖。我在五代養殖的家族裡面長大,很清楚「養殖」本身是對環境的減法消耗,想要讓環境永續,給環境每天一點點的加法補正,必須親力親為,然後有所做為,用科學方法「由下而上」地走完一套因果驗證。
比如「養魚真的要投藥嗎?魚的健康要怎麼來?如果吃得健康,可不可以不用投藥?」、「一台水車後面再掛一台水車,能不能有兩倍的效益?」、「越是風災寒害危險的當下,越要冒著風雨踏進漁塭看頭看尾,有沒有更安全的方法?」這些都是16年前我決定回家接管祖業,親身站在魚池邊面臨真實環境的當下,對於養殖漁業的想像畫面,然後決定跨過資金硬體限制、保守習慣舒適圈,從漁塭需求、問題缺口開始尋找解決方案。
我不是沒有猶豫,曾經也想過拿別人的技術來用就好,可是當時相對便宜好取得的技術多是「由上而下」的發展脈絡,買套類似硬體、拷貝既有使用方式再戰三年。
「如果這是我面對真實環境的解決方法,那繼續從事補教業就好了,一樣賺錢,選可以輕鬆賺比較久的。」
為什麼我會受到「召喚」回家投身養殖漁業,是捨不得家族基業?還是隱約覺得「這是塊久未雕琢的璞玉」?應該都有吧,腦海裡對養殖漁業的想像畫面一直存在,就算我大學唸不相關的數學,這些畫面卻越來越濃烈,就像一道百年數學難題的關鍵關卡已經近在眼前一樣,小時候覺得很遙遠,現在有股聲音告訴我「把它解開!」我想看看那個新的未來,然後頭就給它洗下去了。
洗下去才發現不得了,當年從來沒有想過為了讓魚吃得健康,搞了好大的陣仗,花了3年的時間跟台江農民們成立台南市第一藥草產銷班,還去拿到有機認證,諸如此類的超展開我們台江漁人現在已經司空見慣了。
10多年來我們台江漁人累積了「有機中草藥養殖」、「LED燈照養殖系統」、「水簾式節能水車」(獲201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獎金牌獎,同年另以風力節能水車獲銀牌獎)、智慧電箱、新式水質監測與深度分析系統等技術能量,這些是一路上我面對問題的想像畫面的階段性成果(以前以為這就是結果,結果不是,這反而是新的想像畫面的開端),不敢說是最先進的,但它們全都是「從魚池裡發展出來的技術。」保證實用,真心不騙。
現在的「想像畫面」呢?說說現在我們看到的環境好了:
「資訊流通的副產品-假新聞變成有心人士的工具,對務實農友不公平。」
「產銷履歷、各種認證能不能具有深一層的品牌效益?」
「我的兒子願不願意跟我一樣投身養殖漁業,我相信的他相信嗎?」
「老爸那一代的漁民紛紛退休,養殖少了就仰賴進口,這樣好嗎?」
「未來,會是什麼樣子?」
當養殖不再是顧好自己就好的事,上面的「想像畫面」就有些不一樣了。我認為養殖產業可以繼續發展下去,我看到未來台江的年輕人除了工業區就業或做小本生意外,更有一個屬於在地的產業可以投入。
「我想像的畫面他們應該是穿著白袍定期巡視,非常專業地利用A I智慧判讀與遠端機器控管,大量取代傳統養殖人工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漁企業化。」
這就是我現在的「想像畫面」。以前的漁民一個人從放苗到收網,從看天象到看大象,什麼都要顧,但一個跌倒就準備結束了。現在台江漁人發展出「可標準化的用系統養魚」,由下而上(botton-up)打造「AI智慧養殖,5G精準養殖」系統,背後由完整科技實證來支撐,並輔以可靠的工具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與執行。
因為系統已標準化,所以可以「複製」,加上「漁電共生」帶出來的綠能需求,防疫型漁場改善場域劣勢問題,活化閒置漁塭等多重正面效益幫助,並進一步讓供銷模式從傳統「養魚吃魚」升級到「精緻用魚」與國際市場接軌。
未來我看到的是「用系統與組織來養魚」,這個組織包含了在地的「漁電養顧管理組織」、漁獲產出後的「進階魚原料開發研究組織」、跨境的「戰情行銷組織」等,讓農漁產業企業化。
說出來不要笑我,我覺得不遠了,農漁產業的未來就像護國神山台積電一樣,不斷累積的智慧與技術才是從現在放眼未來的不敗根基,我相信這些,我相信我兒子也會相信這些。